Search

#為什麼反而要喜歡跟謝謝批評你的人
我從小就不是一個好學生,
應該說求學期間一直...

  • Share this:

#為什麼反而要喜歡跟謝謝批評你的人
我從小就不是一個好學生,
應該說求學期間一直都是問題人物。
一直到大學才比較像樣,
但其實大學的時候也是許多人眼中的難搞腳色。
在出社會進入職場,
也常常被定義為「非典型」。

小時候,
不管跟同學還是在學校出什麼事情,
總是被要求「先檢討自己」。

這件事情其實對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
那時候在學校跟同學起衝突還怎樣,
回家姑姑總是告訴我:
「全班三十幾個就你出事情,
是不是你自己要檢討一下自己。」

這讓我常常遇到一些狀況時,
都會先思考一個問題,
「是不是我才是有問題的」。

我覺得這樣的思維模式
對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
那就是「自我覺察」。

有時候我們聽到對自己的批評的時候,
會本能性的武裝起自己,
為了捍衛自我價值
而開始進行類似自衛性的反擊,
然後就跟這個對方結下樑子了,
深化成潛意識的反感。

但其實沒有人是一百分的,
再厲害的人都有缺點,
正因為我們不完美,
才有「成長」的空間。

我遇到批評的時候
也常常第一時間感到不悅,
但下一步我往往會思考,
「為什麼會讓人有這種感覺?」、
「這些是事實嗎?」、
「被指出這樣的狀況是壞事嗎?」、
「我是不是該做什麼改變呢?」

有時候這些批評
只是基於雙方的對事物的定義跟理解的不同,
那就是一件小事情。
畢竟是民主的社會,
大家可以有各自的解讀跟思考。

但有時候反而是我們可以改變的契機,
而能指出這樣狀況的人反而不是敵人,
而是一個貴人,
無論他帶有的是怎樣的立場,
我覺得都應該試著假設對方的立意是良善的。

所以我其實很喜歡
那些能直接指出我不足地方的人,
很幸運我在職場上遇到夥伴跟老闆
都是帶著希望我能更加成長的用心而跟我分享他們的看法。

而且有時候都是些自己的腦補,
我們會自己推斷假設對方怎樣看事情,
以及對我們的態度是怎樣,
但有時候這些反而是基於誤解,
或許對方根本沒有這樣的意圖。

那我覺得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直面對決,
直接分享感受跟情緒,
尋求積極的反饋跟建議。

而前提是基於承認自己的不足,
跟預設對方出發點為善意的感謝。

所以最近聽到有個朋友跟我說:
「那個誰誰誰竟然批評你沒料,
但他根本連你的分享都沒聽過。
真的很誇張耶,他才是沒料的咖吧。」

聽到這個我當下的反應是
「喔喔,我覺得這個論點很好啊,這會有什麼問題嗎?」

因為只要有人認識你,
一定會有人喜歡你跟不認同你,
但就像一個活動的問卷,
如果八成說滿意,
這場活動已經成功了,
另外一成的不滿意,
反而要更珍惜,
那些指出可以更好的細節才是能讓我們更好的。

而且越工作,接觸越多各領域的大神,
我也更加發現,自己有許多不足,
可以說我其實什麼都不懂。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我的活動
都是以參與者小組討論跟交流的形式為主,
然後每每活動中大力宣傳各領域老師的社群跟課程,
全場我的腳色只是引導跟簡單分享我的看法而已。

我每場分享幾乎都一定會說這句
「一定要保持懷疑的心,
就算我講的也不會是全然正確的,
僅是一家之言而已。」

我一直認為,
不要相信所謂的權威,
不要特別崇拜誰,
所以我也不希望有人「崇拜」我,
我覺得任何的崇拜都是很危險的,
那是放下獨立思考的權柄,
把自己交給別人。

我很喜歡小白姊說的:
「不要去崇拜大神,要做自己的大神。」

因此今天有人說我不夠好,
我完全認同,
因為我也知道自己也只是個年輕小伙,
不論是在職場還是在其他領域,
我反而認為這種讚美之外的批評指教,
才是能讓人進步的動力。

當你假設對方是善意的,
並願意直接去請益。
我相信事情都會往好的地方前進。

所以有時候我們應該更多的
去追求讚美跟認同以外的聲音,
接納自己的弱點,
並且不要認為這是一個貶損,
而是成長的契機。

不管是自己的老闆還是其他夥伴,
這些批評讓我們知道自己離更好還有距離,
而這個空間就是你能邁向成長的區間。

比起那些覺得我很厲害的人,
我更喜歡那些覺得我什麼都不是的夥伴。
因為沒有人會是全知全能的,
正因為不足,
讓我們有動能可以繼續前進追求卓越。
----
順便廣告
下周我會在sofasoda開一個直播課
早鳥優惠只到這周日
歡迎點來看看哈哈
https://sofasoda.co/pb_keynote/wh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View all posts